馒头说 第277篇文章 读书笔记
- 1997/12/31
微软收购Hotmail,并入MSN
- 1998/06
Mirabilis被AOL收购。
ICQ(一款即时通讯软件,由以色列公司Mirabilis于1996年11月16日推出)
- 1998/11/11
腾讯成立 - 1999/02
腾讯“模仿”ICQ做了一个中文版本,取名“OICQ”——“Opening ICQ”
花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,到1999年11月,注册用户数才达到6万 - 1998/11/7 & 1999/01/26
腾讯注册OICQ.COM、OICQ.NET域名 - 1999/07/22
微软(Microsoft)正式上线 MSN Messenger
服务开通的前6天,就获得了70万注册用户 - 1999/08至1999/09
短短10天时间内,AOL先后两次向腾讯发送措辞严厉的投诉信,指责腾讯侵犯ICQ的知识产权 - 2001/03/16
MSN Messenger 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3000万在线用户。
在这3000万用户中,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他们并未正式开展MSN业务的中国大陆。 - 2000/03/21
腾讯公司败诉,让出“OICQ"的所有权利 - 2001/04
马化腾痛定思痛,将OICQ改名“QQ” - 2005/03
腾讯为了对抗MSN强大而成熟的Hotmail邮件系统,特地收购了Foxmail来加强QQ邮箱。(这笔收购后来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腾讯的命运——Foxmail的开发者也加入了腾讯,他的名字叫张小龙)
在当时的中国,“MSN Messenger”有自己非常清晰的标签:“小孩才用QQ,职场精英、白领人士都用MSN。”
在当时不少企业的招聘会上或面试中(尤其是外企或500强企业),如果应聘的大学生“联系邮箱”留的是“xxxxx@qq.com”,那有可能会在面试官眼中减一点分——“还是个孩子啊!”而如果你留的是“xxxxx@hotmail.com”,则多半会起到加分的作用。
-
2005年5月26日微软宣布MSN正式进入中国
MSN Messenger在经过高速增长后,很快就陷入了最可怕,也是最致命的停滞——它对越来越多的细节问题视而不见,拒绝作出改变。
当时MSN Messenger的几大缺点:- 传输文件非常不方便 因为微软长期不肯把MSN的服务器放到中国。甚至有一次因为海底光缆断裂,造成了中国MSN用户的集体断网,使得用户体验大打折扣。
- “群”的功能非常弱。(而QQ在“建群”这件事上下了非常深的功夫,服务也做得非常好,成了黏住用户的一大法宝。)
-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隐身功能,没有离线留言功能(这些在QQ上都是最基本的功能)
- 每一个人的对话框只能显示在下面的状态栏,无法像QQ那样收缩进屏幕右下角的一个闪烁图标。
微软:用户自适应
其实MSN中国对很多细节改进打过各种报告,但一系列的邮件经过抄送和转发,层层审批,周游全球,最终要么被拒绝,要么等批下来时,黄花菜都凉了。 -
2005/12
微软发布Live战略,MSN被整合到了Windows Live的平台下,而MSN Messenger从一个小巧独立的聊天工具,转变为一个大工具包 -
2011/01/21
腾讯推出微信 -
2012
MSN Messenger在中国的用户数跌到了4500万
QQ的用户数超过了6亿 -
2013/03/15
微软正式宣布:关闭全球范围内MSN,除了中国。 -
2014/08/28
每一个中国MSN Messenger的用户收到了来自微软的一封邮件:中国的MSN Messenger将于 2014 年 10 月 31 日正式关闭,所有人可以转向早先微软收购的Skype。
就在MSN Messenger宣布正式关闭前的一周,微信已经拥有了惊人的1亿日活,6亿注册用户。
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”
但是,从来就不会有莫名其妙的衰败,每幢楼倒塌的背后,都能找到原因。
再大的巨无霸,说倒就倒,垮塌也就是一眨眼的事。
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,唯变不变。